![]() 来源: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年1期。 作为自我反思主体的生命,当然是个体的生命,但也是有文化的个体生命。然则,何为中国之道?中国之道在五经。 凡是在中国独立思考的人们,不能不转换立场、视野。这其中一个几乎无法克服的障碍在于文化脉络与语言。由此形成思想者不能不面对的问题4:中国文明的生命力何在?中国之道是什么? 百余年前,中国知识人对中国之道普遍丧失信心,而另行他道。中国主体性意识与中国思想 看起来悖谬、但真实不妄的是,恰恰是世界主体性意识,让中国思想者不能不回到中国,而同时具有中国主体性意识。从这个意义上,问题3的解决不是一场乌托邦的新开始,而是中国文明零敲碎打地回应问题的自我演变。 这就是儒家价值与其提供给中国人的生存智慧。今天,中国思想需要更进一步。可见那些乡绅手里并没有多少强制力。 官权既是规则制定者,又是裁判员。秦国传统上就尊《易》,而贬诗书。先秦孔孟等儒生提及的乐,全部是君王制作来教化百姓的韶武象之类。鲁侯和墨子首先都问:这就是所谓儒服吗?也就是说连周礼在鲁的鲁侯,和走过70多诸侯国的墨子都没有见过儒服。 目的是获得道德神圣性。对外战争不被孔子所主张。 恰好迎合了孔子渴望亲情的心理。那么君王哪里来的东西去养民?哪里来的东西去给百姓分田地?所以儒家必须主张制民之产。尊重不是顺从和立虚名,而是尊重其自然真实,以之为鉴。原因很简单,只要你主张官方去教化百姓,就是在用君王的脑子去替换百姓自己的脑子。 当时的看门人要么是身体残疾。9第二、儒家高调宣扬一种:在王公大人负责管制、分配下的,人人平等亲爱、生活富足的社会理想。而儒家从一个哭丧起家的学派,最终一统天下主导中国人至今。墨家的主张是要兼爱,不要相亏害。 孔子烧掉华夏的最宝贵财富,只能说是一种没有种的行为,却也不能过于苛责。在这种极端情绪中,还加入了谦下元素。 阶层与阶层相争,收买其中一方做打手即可,另一方也不得不低头。是维持儒家理想社会的必须。 他们的学生李悝、吴起等,在魏国发明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王权制。墨家认为「倚者不可正也」,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。些微的发展苗头,都因为损及儒家、孔子的神圣性而被扼杀了。笔者对他们就抱有最深切的同情。华夏民族原先以游牧民族为主体,所谓夷人、犬戎、匈奴等等本是华夏民族内的兄弟部落。作为与儒家并列的显学,直到秦末韩非著作中仍然称显荣天下者众的墨家。 最具欺骗性的就是这一连串的高调。孔子的父亲叔梁纥,因为犯罪被贬去看门。 所以人与人面对相别相争,必须以「兼爱」、「兼取」、「兼以易别」为基础,以「一同天下之义」为基础。现在却变成了儒家天天挂在嘴上的骄傲。 而先秦其他学派的经典里,没有人能找出类似的主张。倒腾来倒腾去,结果还是一样。 他们认识不到自己身上也有卑劣的种子。完全没有必要去参考什么儒学。正因为儒家意识里就是亲疏有别的。以家庭伦理推导家国架构和秩序,是儒家特色,其他学派都无法与儒家相比。 笔者在微博模拟了一下通儒院审贪官,兹抄录在此:《通儒院审贪官》贪官辩称:孔圣曰,亲亲为大,亲疏有别。但是《论语》最后那几句是后儒加入,本身就不是什么孔子或者亲传弟子言。 他们的依据是《诗经》里的民之父母和民父母。孔子说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 因为当时人们的流动性小,近亲结婚容易生出低能儿。墨者只能信神,绝不可自以为浩然正气,「天为贵,天为知而已矣」。 这就是中国人一直对政权存在依赖和奴性的根源所在。孔子的这种处理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。他们有浩然正气,有管制其他人的正义,也就有获得更丰厚回报的正义。儒家经典中可取的仅仅是一些生活常识,墨家自己也有。 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宫适,表示感谢和支持。寄希望于官权能放弃私利,自动亲爱人们。 毕竟墨家也主张人们自强。也是秦汉甚至大清朝的主流学派。 ?人们有自己的义,有自己的自然,所谓「十人十义」。老子阐述的华夏传统是人们遁道而行的,各自有各自的规矩的。 |
2025-04-05 20:28
2025-04-05 20:05
2025-04-05 20:01
2025-04-05 19:57
2025-04-05 19:57
2025-04-05 19:43
2025-04-05 19:39
2025-04-05 19:36
2025-04-05 19:32
2025-04-05 19:25
2025-04-05 19:24
2025-04-05 19:08
2025-04-05 19:08
2025-04-05 19:06
2025-04-05 19:05
2025-04-05 19:05
2025-04-05 18:59
2025-04-05 18:56
2025-04-05 18:53
2025-04-05 18:52
2025-04-05 18:45
2025-04-05 18:40
2025-04-05 18:33
2025-04-05 18:24
2025-04-05 18:20
2025-04-05 18:14
2025-04-05 18:14
2025-04-05 17:55
2025-04-05 17:52
2025-04-05 17:47
友情链接: